索 引 号:LCX0010/2019-04468
发文机关: 黎川县发改委
文 号:
成文日期: 2019-10-29
黎川县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情况汇报
自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主动作为,深入宣讲,精准施策,积极为企业帮扶解困,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对照省“130条”和市“38条”及省“22条”补充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约1.2亿元。
一、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强化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工业的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和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工业副县长及县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县发改、财政、国税、地税、科技、工信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工业园区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委,由县发改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专项行动进行周密部署,县党政主要领导就抓好省“130条”和市“38条”政策措施落实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黎川县关于降成本、优环境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降低企业成本、推进去产能、优化发展环境及保障措施等4个方面,制定了38条具体措施。同时,将实施意见与《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升级的实施办法》《黎川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办法》《黎川县外贸出口及利用外资奖励办法》《黎川县关于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等20个文件,整理形成《黎川县惠企政策文件汇编》,有效推动了专项行动的开展。三是健全帮扶机制。印发了《关于县级领导挂点帮扶园区企业的通知》,实行“三个一”帮扶制度,即对全县117家重点企业都明确一名县级以上领导、一个相关部门、一名挂点干部对口联系帮扶。设立县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工作组,组织县工信、科技、教体、金融办、银行等单位,分别成立机关干部下企业小组、专家精准帮扶小组、金融定向帮扶小组、产业链对接帮扶小组等入企帮扶小组,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
(二)深入调研,加强宣讲。一是深入企业宣讲。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园区挂点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将省市县的政策措施全面、系统、准确地传达到每个企业。同时,将宣讲与调研相结合,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运用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二是编发资料宣讲。将编制好的《黎川县惠企政策文件汇编》、光盘及政策咨询联系表等资料,及时分发到企业,让企业深入了解政策。三是利用媒体宣讲。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上设立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专栏专刊,全方位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广泛发布政策信息。
(三)落实政策,全面帮扶。一是减少企业税负。全面落实国家“营改增”试点工作,累计为企业减税1200余万元。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为康舒、环球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235.8万元。对月销售额低于3万元的2019户小微型企业免征增值税623万元。二是降低涉企收费。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对县本级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清单,按下限执行收费标准,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累计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25项,减免金额902.9万元。三是降低企业成本。融资方面,大力实施财园信贷通、过桥资金、财政惠农信贷通等金融政策,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累计为100余户企业和500余户农业经营组织发放贷款8.3亿元,节约企业融资成本约1400万元。用能方面,在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3.62分/度、大工业电价降低2元/千伏安·月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市场化电力直接交易工作,2019年园区71家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每度电价再降低1.5分,预计节约用电成本约200万元。天然气价格从3.28元/立方米降至2.81元/立方米的全省较低水平,按年4000万立方米的用气量计算,每年节约成本1880万元;在此基础上,再按0.2元/立方米的标准对企业新增天然气用量进行补助,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00余万元。用工方面,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下调为19%,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至1%,共为企业减负574万元和200余万元。四是落实奖励政策。对新增入统规上企业每户奖励3万元,共奖励14户企业42万元。认真执行《黎川县纳税上台阶奖励办法》,共奖励纳税上台阶企业89.7万元。对企业打造创新平台、发明创造和开发新产品进行奖励,共拨付企业专利奖励、创名牌奖励、高新企业奖励、开发新产品奖励等共计181万元。制定了《黎川县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奖励办法》,按每出口1美元奖励0.03元人民币的标准,对企业出口创汇进行奖励,共拨付奖励资金700万元。五是争取项目奖金。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为陶瓷科技创新园标准厂房项目争取省级项目资金600万元,为京尚实业、九州陶瓷两家企业争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500多万元。目前正在积极为邦企陶瓷、开拓文化公司争取服务业专项资金。
(四)推进改革,优化服务。一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围绕“三单一网”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工作要求,做好窗口单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工作。取消和暂停行政审批事项35件,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件,合并及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5件,全县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212件,并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管理,统一审批标准,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二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周期,实现企业到办事大厅“一次办结”。平均办结时限由以前8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健全和完善测评机制,开展“办事最难窗口”评选活动,邀请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对全县部门办事窗口的服务质量进行集中测评,测评结果进行全县通报,并对排名后三名的单位和窗口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目前共评选出“办事最难窗口”36个,约谈相关责任人39人次,有效倒逼了政府部门作风转变。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开展“工商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实现办理程序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审批制度化。改革实施以来,全县新设企业1476户,个体工商户新增3180户;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共计4484户,新照发放率达55.3%。
二、当前企业仍存在的困难问题
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的开展,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陶瓷原材料供应不足且价格高涨。锂辉石和透锂长石是我县陶瓷生产所必需的原料,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抢占了大量锂辉石资源;透锂长石主产地津巴布韦因洪涝灾害和国内局势动荡,产量急剧下降,致使我县绝大多数陶瓷企业的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供应量锐减,仅能满足企业满负荷生产需求的一半,极大降低了产能。同时,锂辉石价格由2017年的90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4700元/吨,每吨上涨5700元,涨幅达63.3%;按一条窑炉年消耗锂辉石1320吨计算,仅此一项,每条窑炉每年增加成本752.4万元,全行业79条窑炉共增加成本5.94亿元。
(二)企业招工难且人才紧缺。我县陶瓷、新型材料等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需求较大,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本地劳务人员对工作环境和工资预期较高,大多不愿到园区企业上班,且人员流动非常大,园区普遍缺工。目前,园区企业缺工约3000人左右。同时,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外地人才来我县发展的意愿不强。去年,我县九州陶瓷赴陶瓷院校招聘,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无一人应聘。加之不少本地人才倾向于大城市而选择外出就业,全县企业科研、管理、销售、技术等各类人才紧缺,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
(三)物流运输成本偏高。我县交通条件滞后,目前仅有一条高速公路,没有铁路,企业物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我县现有大型物流企业不多,物流价格较周边县(区)高。如,我县的陶瓷产品,通过昌顺物流运往广东,每吨运输成本约290元,而从隔壁的南丰县运输至同一目的地约260元,高出30元左右。
(四)融资难问题突出。当前,随着金融机构政策调整,银行放贷均要求抵押担保,而我县企业大多为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有限,尤其缺乏抵押物,融资更加艰难。同时,“财园信贷通”贷款出现代偿情况,影响了银行放贷积极性和金融活跃度。1—6,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6.17亿元,虽较年初增长4.01亿元,但存贷比偏低,仅为66.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精准、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好每一项政策,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松绑、解困,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在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的同时,重点在企业融资、原材料、人才等方面给予精准帮扶。针对融资难问题,除继续发挥好“财园信贷通”“过桥资金”等金融政策作用外,加快设立香榧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香榧龙头企业发展;加强政银企对接,鼓励银行针对陶瓷、香榧等产业,专门开发“陶瓷贷”“香榧贷”等金融信贷产品,满足产业融资需求;抓紧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重点支持康舒陶瓷、环球陶瓷等企业尽快上市,扩大融资渠道。针对原材料问题,加强与全国锂辉石主要代理公司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保障黎川陶瓷产业发展所需;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北京京盛国泰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快研发锂辉石、透锂长石等原料替代品。针对人才紧缺问题,积极从景德镇、潮州、德化等地聘请一批工艺大师、美术大师、设计大师,担任县政府经济顾问,助力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牵头,计划于下半年组织企业前往专业院校,开展两场秋季专场招聘,帮助企业招引人才;深入开展“双返双创”活动,积极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同时,深入实施重点企业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建立挂点工作微信群,畅通挂点领导和企业之间信息渠道,及时掌握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互动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体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加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江西师大、中医药管理学会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东鑫实业筹建博士工作站;加快客创空间、科技中心、科研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创新平台。加大企业技改投入,集中推进10个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县工业技改投入达到13亿元;积极帮助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丽影毛毯、嘉顺陶瓷、九州陶瓷等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创新驱动,实施规上企业科技创新全覆盖行动,引导企业树立品牌质量标准意识,争取申报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个省级新产品。
(三)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简化办、网上办、一次办”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涉企行政审批效率。一方面,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凡可通过网上申报办理的事项,全面实行网上审批,引导企业直接通过信息平台咨询、申报、受理、流转、审批、评价等,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甚至“一次不跑”。另一方面,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对线下办理事项,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作用,按照“一件事”的办理标准,分类归集审批事项,梳理、整合、再造审批流程,规范受理范围、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推行“一窗受理、一表登记、一图辅导、一档管理、内部联办、限时办结”的联合审批机制,推进审批事项再精简、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速度再提升,实现企业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
(四)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为契机,采取纪检明察暗访和“两办”不定期督查的方式,对当前部门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问题进行全方位督查,运用组织措施,全面进行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办事最难窗口”评选活动,对两次以上被评为办事最难窗口的单位,除全县通报和约谈相关责任人外,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单位主要领导在电视台公开表态,倒逼部门作风转变,提升服务效能。
四、恳请省市支持和高位推动的事项
(一)支持鹰梅铁路、昌厦(福)铁路黎川站建设。交通运输成本较高是我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是,我县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单一,仅有一条高速公路,没有铁路(黎川毗邻的7个县(区)均有铁路),成为黎川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经过我县多年争取,鹰梅铁路建设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省“十三五”规划,昌厦(福)高铁项目列入《江西省中长期铁路规划(2016—2030年),这是黎川拥有铁路的最好时机。因此,恳请省市协调推动鹰梅铁路和昌厦(福)高铁途经黎川并设站,圆我县企业和25万黎川人民共同的“铁路梦”。
(二)加大黎川陶瓷产业扶持力度。陶瓷是黎川工业主导产业、首位产业。2017年黎川陶瓷产业集群列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以陶瓷工业园为核心,以创建国家陶瓷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抓手,按照“一园五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物流中心、会展服务中心、陶瓷专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努力将黎川陶瓷工业园建设成为省内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水平高、技术水平先进、产业体系和链条完整的陶瓷产业基地,总投资约需110亿元。同时,我县工业园区用地指标紧缺,据初步统计,目前园区缺少用地指标约1500亩左右。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在项目、资金、土地指标上给予大力扶持,推动黎川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三)加大对我县的融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是黎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而我县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同时,随着金融机构扶持产业方向调整和银根收紧等政策变化,政府融资渠道收窄,资金保障更为艰难。恳请上级帮助协调省农发行、国有四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我县融资予以大力支持,为黎川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没有国有大型企业,且企业缺乏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步伐滞后。恳请省市在抓好重点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建立健全产品检测检验机构。当前,我县企业在开拓市场时,需要到相应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认证,如,大力实业生产的海洋缆绳欲开拓进入军需产品市场,需要市场准入的二级证书。目前全省仅九江有一家三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不够,二级证书需到湖北武汉等外省城市才能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希望上级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将九江的三级证书升级至二级证书,便于企业就近开展相关业务。
黎川县发改委
2019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