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LCX0030/2021-15912
发文机关: 湖坊乡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1-12-29
湖坊乡“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三化建设等重点任务为抓手,全面落实“六稳”要求和“六保”任务,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开启了“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推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湖坊乡基本情况
湖坊乡位于黎川县东南面,距县城20余公里,东与光泽县李坊交界,南接熊村镇,西靠荷源乡,北邻洵口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6个村小组,其中有1个少数民族(畲族)村小组。截止2020年末,共有户籍人口约1.06万人。全乡有耕地1.7万亩,人均耕地1.8亩,有山地10.5万亩。人均山地10.1亩,森林覆盖率85%以上。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有西瓜、烤烟、猕猴桃、秆菇、茶菇、竹笋,养殖以猪、鸭、鹅为主,尤其是西瓜和秆菇闻名全县,素有“西瓜之乡”、“秆菇之乡”的美称。
湖坊村是革命老区,1933年5月,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在湖坊乡成立,闽赣省是中央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赣东北根据地的通道和纽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顾作霖、邵氏平等曾在此办公、居住。旧址建于明清后期,面积达3000多㎡,共有大小房屋20余间,内设有革命文物和图片陈列,可供参观。1978年12月,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定为抚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定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12年2月被定为抚州市第三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入选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抓产业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着重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湖坊乡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在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毛竹、猕猴桃、胭脂柚、豆角、草菇、西瓜等特色产业。在烤烟种植上,2020年我乡种植烤烟850亩,亩产值达到3547元,创税60余万元,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全乡经济较快发展;在西瓜种植上,我乡将湖坊无籽西瓜品牌再次做大做强,并通过连续三年举办湖坊西瓜旅游节,进一步扩大湖坊无籽西瓜知名度,持续实现了农民增收。目前,我乡种植长豆角300余亩、西瓜700余亩、槟榔芋300余亩,培育各类菌菇4万余筒,尤其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豆角产业,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
二是着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乡党委、政府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交通、通信、教育、供电、水利和办公阵地建设。我乡扶贫主要项目有湖坊乡枧源村排水沟工程、枧源村圩上护河塝、湖坊村排水沟、湖坊村杨家桥护磅、湖坊村挡土墙、水沟、护磅工程、枧源村张家门路面硬化工程等20余项工程。其它项目主要有投资300余万元新建枧源村邓家畲水泥路、水湖村河湖线至暗弄、水湖村龚家湾至殿门口等水泥路、营心村泉岭及陂头水毁公路、塘坊东坑至路口村级公路、石陂金斗戈至黎家的村级公路、大排至殿背的村级公路等公路建设。投资14万元水湖村产业扶贫基地电力安装工程、枧源村污水管网工程120万元、投资130万元建成800㎡的湖坊卫生院周转房、投入10万余元对破旧路灯进行全面更换、投资20余万元完成休闲步行街建设、960万元的敬老院、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这些项目均投入使用。
三是着重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推动红色名村建设,大力夯实红色党建堡垒、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充分挖掘湖坊乡革命旧址的红色资源,提炼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编制红色教育基地总体规划,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全力打造红色名村,做强红色品牌,力争打造全省一流红色名村,2019年湖坊乡中共闽赣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司令部旧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湖坊村被评为国家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点。
(二)抓治理提品质,乡村面貌不断改善
一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近年来,我乡围绕“生态宜居、文明和谐”总目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拆除危旧房、猪牛栏、门前铁皮棚,清理死角垃圾、乱搭乱建、废旧广告牌。同时对石陂村至湖坊村的主道路进行了“公路彩化”,公路两旁栽种上百日草,花团锦簇,争相争艳,进一步提升了公路绿化的功能和内涵,打造一流公路景观通道,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优美、整洁的公路路域环境。通过集中整治人居环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持续培育乡风文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质量明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结合劲旅环卫公司日常工作开展,结合土地增减挂、农田水利维修、卫生厕等项目实施,严格对照工作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是持续深化绿色殡葬改革。全乡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并动员亲戚家属支持殡葬改革工作,形成“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宣传氛围。同时积极发挥各村(社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作用,把“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入户宣传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殡改新风尚,从根源上助力殡葬改革。近年全乡入墓率和火化率均达100%。
三是持续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落实。及时制定湖坊乡林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林长职责、目标任务和负责区域,各村(居)按照工作要求组建村、组级“林长”。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完善林权管理,开展护林及森林防火工作,加大水源地保护,清理湖坊河、石陂河河道及环境卫生,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三)抓学习夯基础,党建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党建工作始终,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21年3月,按照县委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全乡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依法民主选举,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群众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结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积极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做到了领导带头抓,对各支部书记明确了工作任务,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齐抓共管工作新局面。对全乡8个村(居)进行了深入调研,进行了整体的谋划,既做到统一标准,又因地制宜结合各村的独有的特色进行打造,按照“抓弱促强、整体提升”的思路,做好整改提升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党员联户制”,重点解决好“不按规定办事、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联系服务群众更加密切。乡党委对大厅所有办事平台的软硬件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优化调整窗口设置,实现“最多跑一次”,“多项业务、一个窗口、一次办理”,避免多头跑、多填表等繁琐流程,同时依托“赣服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行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在工作日中午、非工作日期间都能办事、办成事,并且办事只需跑一次,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
四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近年来,我乡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利用我乡闽赣省苏维埃旧址红色资源,开展了“党课开讲啦”活动,并对全乡党员进行了轮训上党课。同时,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学习强国APP、党员微信群、江西党建云等平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进一步激发党员学习热情;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针对村干部、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五年来发展中青年党员30余名;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名册,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五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聚焦主责主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做到抓早抓小,及时提醒,挽救干部,让咬耳扯袖、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严肃查处了22起案件,党员干部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四)补短板惠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乡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近年来,乡党委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主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乡共有7个行政村,其中1个“十三五”贫困村,2016年初贫困户302户779人,历经多次动态调整,2020年底我乡贫困户270户775人,已全部脱贫退出。全乡共有89个公益性岗位,91户贫困户发展特色长豆角产业,115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奖补,132户贫困户发放就业奖补,切实稳定贫困户增收。同时打好两不愁三保障“保卫战”:在教育扶贫方面,我乡是“零失学辍学”;在健康扶贫方面,已为168名贫困人员申请登记慢性病207人次,其中2020年度共申请40人次。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在安全饮水及住房方面,对所有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对所有的房屋进行鉴定,确保贫困户饮水、住房安全。
二是教育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以巩固“两基”为重点,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抓好济困助学,实现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中小学辍学率为0。
三是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21年全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完成92.84%,7043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575人领取养老金。群众初步体会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切实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深入开展了“整脏治乱”,建立健全了集镇卫生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村脏、乱、差环境的明显改善。
四是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疫指挥部防控工作精神,开展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的摸排、登记、上报,严格执行入境人员“五个闭环”管理,做到有效控制潜在传染源。截至目前,全乡没有一例疑似病例、感染病例,整个湖坊乡的疫情防控工作获得阶段性成功。
五是平安湖坊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坚持和完善综治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五年来,我乡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认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五年以来共共受理来信来访16件,调解民事纠纷78宗,调处成功率达到100%。全乡未出现一起赴京、省上访和非正常访事件,确保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是民政救济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民政优抚、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得到落实,完善了乡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五年来全乡共发放农村低保278户543人189525元,集中五保金18户19人14030元,分散五保金8户8人6355元,高龄补贴190人13440元,残疾两补生活补贴140人8400元,护理补贴56人3920元。
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当前我乡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恳请上级给予支持:
一是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虽然我乡加大了基础设
施投入,但由于乡财政基础薄弱,资金制约要素凸现,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尚有短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制约,恳请上级加大对我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
二是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近年来,随着农村公益性事业
、乡村文化建设、旅游资源利用提升等支出不断加大,同时税源后劲不足,我乡河塘至湖坊公路建设、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集镇农贸市场、红色教育基地等重点项目一直未有效实施,现恳请上级对我乡这些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并推动实施。
三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积极规划红色教育基地。近来年,我乡红色旅游得以显著发展,但原有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严重阻碍了我乡红色教育基地的进一步拓展及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现恳请有关部门帮助我乡解决必须的用地指标题,以便我乡红色旅游文化再上新台阶,也更好的让全县红色教育基地有质问提升。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是湖坊乡奋力崛起的又一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全力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湖坊的步伐。
(一)围绕经济发展,在增强实力上落实新举措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紧盯有效衔接工作继续奋斗,紧扣开局之年目标接续前进,坚决守住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政策举措。加大对脱贫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善脱贫村村容村貌,继续坚持“投入不减、力量不减、考核不减”,切实把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和脱贫人口,持续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深化“三讲一评颂党恩" 活动,不断激发脱贫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靶心不变,焦点不散,重心不偏,扎实推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与乡村振兴工作相衔接。
四是加大项目储备谋划和资金争取工作力度。今年我乡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9个,其中湖坊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资金300万元,涉及水利方面项目4个,交通方面项目1个。同时,将加大与县发改委、扶贫、农林水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力争引进更多项目资金,办更多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围绕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上开创新局面
一是巩固传统农业基础。通过扬长避短、从优去劣,确定我乡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以优势农产品为立足点,确定产品、产业发展重点为早稻、烤烟、西瓜、长豆角、洋芋等,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助推产业增效,推动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走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将以战略思维谋划红色旅游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把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与乡村建设规划统一起来,结合乡村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和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特色来设计,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增加综合效益。同时将加大与县内古城老街景区、德胜农垦小镇、皮边第一党支部等红色资源的联动联合,共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红色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推动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和红色文艺作品创作,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围绕民生保障,在为民服务上实现新作为
一是加强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平安创建,全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公民法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长期工作、基础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二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促使村容村貌、乡风民俗、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乡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围绕“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的人际关系,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切实抓好特困群众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工作,2021年我乡发放农村低保278户、集中五保金18户,完善了乡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抓好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再就业。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作成果,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加大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力度,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村级卫生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围绕环境整治,在秀美湖坊上展现新气象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集中整治人居环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持续培育乡风文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质量明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结合劲旅环卫公司日常工作开展,结合土地增减挂、农田水利维修、卫生厕等项目实施,严格对照工作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针对工地扬尘源、道路移动源及餐饮领域油烟等大气污染源开展精细化管理,严控秸秆露天焚烧;持续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让绿色成为湖坊高质量发展最养眼的底色;引入专业保洁队伍,采取“定岗、定时、定人”的方式,加强日常保洁考核管理,推进全乡区域环境长效管护。
(五)围绕党的建设,在自身建设上寻求新突破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先进性。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抓好教育培训、集中宣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制度。认真解决好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战斗力。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委整体领导水平。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完善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定征求意见、报告工作等制度。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形成团结和谐、共同向上的氛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以中心组学习、每周干部例会等方式组织干部学习,积极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乡干部开展自学和集中学习,并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工作中。着力整治乡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上僵、纪律懒散、工作浮躁等不良倾向。三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学习,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村干部自身素质;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村级重大事项都要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村级协商民主工作;进一步深化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明确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把全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人。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落实巡察整改任务上确保整改事项有着落、有回音、见成效。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和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纠正不正之风,清除腐败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