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好人”裘九金
裘九金给老人梳头。
一位50岁耳朵失聪的新郎,一位60岁的聋哑新娘,2008年,在一群老人及大家的祝福声中,这对住在黎川县洵口镇敬老院里的老人在大红“ ”字下结为连理。
这一切缘于一个叫裘九金的女子。9800多个日日夜夜,27年来,裘九金始终与敬老院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勤德治院,使敬老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爱老敬老,把敬老院的老人当做自己的爹娘来照顾,为老人尽孝送终。裘九金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近日,裘九金入选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孝老爱亲好人”。
款款深情 营造老人温馨家园
清澈的河水从敬老院门前流过,走进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过道。房屋边的小山坡上,鸡鸭在欢快地觅食,院子的中间,是一畦畦的菜地,茄子、辣椒挂满枝头。院内环境清静幽雅,老人们在此幸福地安度晚年。记者一行刚到洵口镇敬老院门口时,老人们听到喇叭声立刻迎上来,指着过道尽头的房间对记者说:“这几天陈淑仙老人的身体不舒服,九金一准儿在那。”
“哪里不舒服,我帮你再揉揉。”循着说话声,记者找到了正为老人按摩的裘九金。
“快坐下,先喝点水,今天天热。”看到记者进门,裘九金热情地招呼着。今年61岁的裘九金未语先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热情和关切。她梳着一头齐耳的短发,脸被阳光晒成了古铜色,手臂上青筋突起,手掌上满是老茧。
然而,20多年前这里的情况却迥然不同。1987年,敬老院老院长要退休了,在物色院长时,选中了当时36岁的裘九金。那时,裘九金家里有4个孩子在读书,还要操持家务和农活,而到敬老院工作每月只有15元的工资。丈夫、亲戚和邻居都劝她不要去,她却说:“钱多少无所谓,能为老人做些实事就好。”到敬老院的那天,她发现账上只有39元钱,每个老人一个月只有8元钱的生活费;房子破旧不堪,地面高低不平,屋内阴暗潮湿,老人们连一张像样的床都没有;院内没有一块菜地,更不要说养猪养鸡养鸭,老人们每个月难得吃上一次肉。当晚,她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就把自己家的两亩农田、5亩菜地“捐”给了敬老院。从此,裘九金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天不亮就开始做饭,服侍老人起床、吃饭。打扫完卫生后,她又匆忙下地种菜。晚上整理完敬老院的杂活,老人们全都睡了,她才能放下心来上床休息。
“我是院长,给老人们一个安乐家园是我应尽的责任。”裘九金说,必须自力更生,种粮种菜,养猪养鸡,才能让老人们吃饱穿暖,安享晚年。
裘九金看看敬老院四周的荒地,操起锄头就干起来了。日出日落,披星戴月,7亩菜地硬是被她瘦弱的双手开垦了出来。加上她当院长后“捐”给院里的两亩农田、5亩菜地,敬老院已经有14亩田地了,每年还养猪养鸡养鸭。吃着裘九金种的蔬菜、养的鸡鸭,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里也淌着笑意。裘九金把吃不完的蔬菜和鸡鸭拿到镇上去卖,一年下来能挣千元左右;她还酿米酒出售,一年能赚六七千元。这些钱,她全部贴补给了院里,极大地改善了敬老院的生活条件。如今,院里的老人不仅隔天能吃上鱼、肉和鸡蛋,每年还能添置好几套新衣。裘九金还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把原来破旧不堪的屋舍拆除,现在的敬老院是2005年新建的,3排房屋呈回字形,住着15位孤寡老人,其中有3人是聋哑人。
为了节省资金,裘九金还和有劳动力的老人一起挑沙石、建猪舍、筑围墙,并用节省下来的钱购置了彩电、沙发、煤气灶、高压锅、电风扇等,极大地改善了院内条件,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
拳拳孝心 胜似老人亲生女儿
为了防止老人生病,裘九金上山采草药,做成五味茶,让老人们常年饮用,防病治病。今年80岁的林全峰是安徽人,无儿无女,孤寡一人,流落到洵口镇街头。看到一身破烂、病得奄奄一息的林全峰,裘九金含泪收留了他,并上山采来草药帮他治病,悉心服侍了一个多月。老人感动得泪流满面:“没有你,我咋能活到现在,真不知怎样报答你啊。”
为了治疗老人们的小病小痛,裘九金开始苦学医学常识,经常给身体不舒服的老人揉揉这、捏捏那,还学会了理发、刮痧。86岁的杨竹女老人,头天晚上看电视时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却被发现躺在地上。裘九金马上把门撬开,把老人抱到床上,老人一身屎尿,裘九金帮她清洗得干干净净。为了方便护理老人,裘九金便搬来和杨竹女住在一起,为老人清理大小便、洗澡等。老人去世前,将一副金耳环和用手帕包好的6000多元钱送给裘九金,裘九金原封不动地转交给了老人的亲戚。
每年的清明节,裘九金都会来到墓地,为逝去的老人们扫墓。
这些在裘九金看来,都算不了什么,她心里唯一的结,就是20多年来一心扑在敬老院,对家人亏欠太多。距敬老院不足百米的家对于裘九金来说,就像个旅店,一年难得回去住上几天。
20多年里,几乎每一个春节,裘九金都是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度过的。为了让这些孤寡老人过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大年三十,她为老人们做饭做菜,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陪他们唠嗑。正月初一一大早,又挨屋给老人们拜年。直到老人们催她回家看看,她才会回去待一会儿。
裘九金有一个幸福的家,女儿女婿在深圳办厂,丈夫在深圳工作,他们多次要她辞掉院长的职务,到深圳去享清福。2003年3月,得知大儿子遭遇车祸,生命垂危,裘九金打算去深圳看望大儿子。老人们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以为她一去就不回敬老院了,他们把她的行李藏起来,弄得裘九金不得不找人爬窗进屋,把行李“偷”出来。当老人们赶到车站送她时,她心里一阵阵感动,不停地对老人们说:“我会回来的,我会回来的。”几天后,裘九金果真赶回来了。
敬老院已成了裘九金第二个家,她心系老人,不愿离开敬老院,老人们也深深爱上了这个“家”,离不开她这个“大孝闺女”。
风风雨雨 相伴老人劳碌一生
老人们的生日裘九金都记在本子上,谁过生日她都会买来蛋糕召集大家一起祝贺。今年90岁的陈淑仙老人说:“哪个老人该剪指甲了,哪个老人喜欢吃什么菜,她都一清二楚,还经常陪我们聊天,九金就是我们的好女儿!”
有一次院里给一位老人过生日,每位老人都分到了一块蛋糕,裘九金没有分给自己,有位老人发现后,自己没舍得吃,仔细包好蛋糕,等聚会结束后,把裘九金拉到办公室,从怀里拿出蛋糕递给她。裘九金说,当时她的心里非常感动,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如果有来生,她还要当老人们的“好女儿”。
去年12月,县里公开招聘院长。得到消息,裘九金立即打电话,让在深圳工作37岁的儿子林建东到县里来应聘,继续自己敬老爱老的事业。最终林建东通过县里招考,成为了敬老院的院长,挑起了照料孤寡老人的重担。
当日上午,在敬老院的菜园子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林建东。记者询问其在深圳每个月多少收入时,他说:“五六千元。”而在敬老院却只有1300元。记者问他为何放弃高薪工作来敬老院当院长,林建东说,多年来,只要一回到家乡,他就会到敬老院里帮忙,母亲孝老爱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影响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母亲是36岁当院长的,把人生中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老人。现在,他37岁当院长,也要像妈妈一样,尽心尽责照顾好老人。今年4月,裘九金退休,她没有闲下来,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着院里的工作,给老人们做饭,种菜、喂猪、养鸡、养鸭,照顾生病的老人。
“老人们快乐,我就幸福。”裘九金说,“我只希望这些孤寡老人在有生之年能安享晚年,只要我的身体允许,就会一直把老人们照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