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黎川 > 人文风情

裘九金:心若在 爱就在

发布日期: 2013-09-26 00:00 浏览次数:

 

裘九金为老人刮痧

个人事迹

    1987年,黎川县洵口镇敬老院的老院长要退休了,在物色“接班人”时,选上了36岁精明能干的裘九金。当时,裘九金家里有四个孩子在读书,还要操持家务和农活,而院里每月只有15元的工资,家人都劝她不要去,她却说:“钱多少无所谓,院里看上我,是我的光荣,能为老人做些实在的事就好。”进院的当天,院里的账上只有39元钱,院民一个月只有8元钱生活费。难道顿顿让老人们吃咸菜?晚上,裘九金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把自己家的2亩农田、5亩菜地“捐”给了敬老院。

    从此,裘九金每天都是凌晨3点钟起床,在院里做好饭菜、喂完鸡鸭和猪、照顾好老人起床后,才能赶到家里做早饭,然后再下田干活。许多时候忙不过来,孩子们都是饿着肚子上学。

    现年80岁的林全峰是安徽人,无儿无女,当年流落到洵口街头。看到一身破烂、病得奄奄一息的林全峰,裘九金收留了他,还上山采来草药帮他治病,悉心服侍了他一个多月,病好了。老人感动得泪流满面:“没有你,我咋能活到现在。”

    86岁的杨竹女老人,头天晚上看电视时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却被发现躺在地上。裘九金立即把老人抱到床上,发现老人一身屎尿,裘九金又帮老人清洗干净。在接下来的数天里,裘九金搬来和杨竹女住在一起,为老人清理大小便,每天洗两次澡,照顾老人。

    裘九金还想方设法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发展庭院经济。每年,裘九金饲养鸡鸭百余只,养猪30多头。20年前,院里的老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8元,如今已涨到了120元,尽管增加不多,但生活却年年改善,不仅隔天能吃上鱼、肉和蛋,每年还能置换好几套新衣。老人们感激地说:“这得感谢裘九金治院有方。”敬老院原住房光线不足,阴暗潮湿,裘九金就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于2000年建起了一排平房和一座二层小楼房。为了节省资金,裘九金还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一起挑沙石、建猪舍、筑围墙,并用节省下来的钱购置了彩电、沙发、煤气灶、高压锅、电扇等物品,极大改善了院内条件。

    20多年来,裘九金默默地劳碌着,像母亲一样,把爱给了一位又一位老人,她的家距离敬老院不足百米,20多年来,她却很少呆在家里,更别说和老伴、孩子过个舒心的节日。今年4月,裘九金退休了,她的第三个儿子林建东通过县里招考,成为了洵口敬老院的院长。而裘九金也没有闲下来,一如既往地做着院里的工作,给院民做饭、种菜、喂猪、养鸡养鸭,照顾生病的老人。

群众声音

    老人:“九金就是我们的好女儿!”

    裘九金把每个院民都当作亲人一样看待,20多年来细心地照料着敬老院的老人们,对行动不便的院民,她更是送饭送菜,倒痰盂。陈淑仙老人激动地说:“哪个老人该剪指甲了,哪个老人喜欢吃什么菜,她都记得一清二楚,还经常陪我们聊天,九金就是我们的好女儿!”

    镇干部:“裘院长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洵口镇党委书记林楠说道:“裘九金院长20多年来一心扑在院民身上,真心照顾着老人们,她是我们干部学习的楷模!”

    儿女: “母亲是我们的榜样!”

    有人问裘九金的儿子林建东:“你之前在深圳每个月有五六千元收入,在敬老院一个月只有1300元,为什么要来当院长?”林建东说:“我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母亲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老人,她是我的榜样。现在,我37岁当院长,也要像母亲一样,尽心尽责照顾好老人,做敬老院里的‘公共儿子’。”

来源: 抚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