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真情绘新村
——黎川烟草部门助力新农村建设纪事
宁俊 特约记者 熊云
绿树掩映,人在村中,村在景中,景在画中,浑然天成,宛若桃园。在黎川农村,处处可见一幅幅新村的美丽画卷,处处可感受烟草部门助力帮扶新农村建设的真情,可见百姓群众乐享美丽新村生活带来的幸福惬意。
新村展开美丽画卷
走进潭溪乡新庄村,一幅现代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2000平方米的金叶广场中央,耸立两块大型文化墙,前面墙上书写“和谐秀美乡村”六个大字,在太阳的映照下熠熠闪光。后面一块墙上绘制烟叶的图案,片片烟叶似有微风吹动,飘来阵阵清香气息。广场周围栽种有桂花、石榴等景观树,安了10多盏太阳能路灯。喷泉、凉亭、石雕、小桥、文化墙点缀其中,让人倍觉温馨。新庄村只是县烟草专卖局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的一个。
而与新庄村一河之隔的芦陂村,笔者看见,一台推土机正在整理地面,施工人员正在护河堤坝上加建护河墙。据村支书江孙森介绍,芦陂村开展中心村建设,县烟草专卖局支持8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沿河兴建护河墙,实施绿化、亮化和硬化,打造红色、古色孝廉文化,目前已建起了一座休闲亭。
近年来,该县烟草专卖局抓住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烟叶产业规划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全县烟区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2014年,该县烟草专卖局在基本烟田范围内,配套开展烟水、烟路、密集烤房、农机具和育苗设施等现代烟草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其中修路15.31千米,配套建设烟农合作社2处,维修烤房63座,兴建农机棚1200平方米,兴建烟叶存放仓库600平方米等,大大改善了烟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结合试点村现有村容村貌,加大试点村内的亮化、绿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其中购置垃圾清运车22辆,垃圾桶2218个,建设垃圾池10座,改房1117栋等,大大提高了烟区农民爱护环境意识。此外,该局在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配套水、电、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党支部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其中改水1043户,修缮幼儿园6所,兴建医务室1处,建设便民活动广场18个,购买健身器材72套,安装太阳能路灯167盏等,大大增强了烟区农民生活品位,营造了休闲娱乐的良好环境。
据统计,仅2013年到2014年度,全县烟区新农村建设项目点8个,烟草行业援建资金达1640万元。分别为潭溪乡新庄村、德胜镇黎明村、社苹乡社苹村、西城乡河漳村、湖坊乡石陂村、日峰镇燎源村、洵口镇皮边村,受益农户1078户,受益村民5300多人。2015年,该县在产烟区实施新农村建设点6个,县烟草部门援建资金达600万元。
烤烟产业助农增收
近日,在新庄烤烟专业合作社采访,烟站站长向笔者介绍,2015年,尽管雨水较多,烟叶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全县烟叶均价提升了,农户种烟还是获得了丰收。他提供了一个烟农种烟增收表格:新庄村东源村小组饶国华种烟25亩,产值12万多元,纯收益6.2万元。纽家村小组尧金旺等3户合股栽烟150亩,产值达67.5万元,获纯利达22.9万元……一串串长长的数字背后,显示的是烟区农民种烟增收的喜悦。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没有产业的支撑,农民增收只是空中楼阁。种植烤烟是能促进县财政收入增长、农民增收的好项目,有了烟叶产业支撑,农民增收便增添了发展后劲。”县烟草专卖局局长饶冬明说。
为帮助农民发展好烤烟生产,该县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推进烟区基础设施援建工作,推进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建设,烟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从2005—2014年,全县投入建设烟水配套工程、机耕路、烟叶调制设施、农机具等各类基础设施资金13730.97万元。其中沟渠(包括排洪渠)472条,总长228.91千米,提灌站1座,塘坝33座,行业补贴资金5376.66万元,建设机耕路99条,长度51.92千米,行业补贴资金1069.82万元。建设大型密集智能烤房(2.7×8m)1860座,行业补贴资金5377.74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1576台,行业补贴资金1024.61万元,农机具的购置改变了过去手工作业模式,实现了起垄、培土等全程机械化。建设各类育苗设施706座,供苗面积4万余亩,行业补贴资金566.62万元,育苗设施的建设基本上实现了100%的专业化育苗。平整水田面积1047亩,行业补贴315.5万元,土地整理项目的推广使区域内交通、灌溉、排水设施得到了改善。
经过10年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增强了烟叶生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改善了烟农烟叶种植条件,真正实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械作、智能烤”现代烟区农业生产模式。烟叶产业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之路。据统计,2005年,全县烟叶种植仅有5000亩,烟农收益户均为7000元,2015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发展到2.88万亩,是2005年的5倍多,烟农户均获收益7.74万元,是2005年的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