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黎川 > 投资黎川

“张恨水研究与新时代”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潜山举行

发布日期: 2019-11-26 15:41 浏览次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现代著名报人、作家张恨水先生诞辰124周年。11月15日至17日,“张恨水研究与新时代”学术研讨会,在恨水故里安徽省潜山市举行。初冬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相聚潜山,就张恨水研究与新时代主题,着力探讨了张恨水文化遗产、创作经验的新时代价值。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俗文学学会、《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共潜山市委、潜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北岳文艺出版社、广陵书社、北京鸿儒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池州学院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承办。

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张恨水先生长女张明明女士欣闻会议召开,特地发来贺信予以祝贺。

16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共潜山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叶昌盛主持。中共潜山市委书记张劲松代表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词。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朱万曙、《新文学史料》主编郭娟、北岳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赵瑞分别代表主协办单位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万曙主持了接下来的主题报告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哲声、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周斌先后以《张恨水研究与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话语重构》《张恨水与金庸》《冲突、分离、融合——〈啼笑因缘〉再读与思考》《新时期张恨水研究的成就与新时代张恨水研究的构想》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李遇春认为,张恨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他的文学创作穿行在新文学与旧文学、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在现代语境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艺术硕果。新时代中国文化和文学语境以“双创”作为精神标识,而张恨水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的“双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艺术经验,值得当下中国文学界(包括网络文学界)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学习张恨水那种打通古今、融汇中西、超越雅俗的文学格局,开创新时代中国文学新局面。

在孔庆东看来,张恨水和金庸作为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领域里两大不可逾越的高峰,不仅引领大众文化追捧热潮,更是博得中国通俗文学业界的持久研究热度,但二人彼此相互共性与差异性的解读甚少,具体表现为“三同三不同”,以此视角分析探讨,不仅可以横向拓展单独研究二人作品的认知与理解深度,而且可以纵向梳理中国通俗文学发展规律的时代联系和文化层次内涵。

汤哲声通过《啼笑因缘》文本的解读,认为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小说写世俗生活的特点,并接受了“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是中国现代经典小说。小说体现了张恨水的金钱观、宗教观和美学观,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朱周斌对新时期四十年来的张恨水研究进行了宏观思考,对研究成果作了简明而准确的评价,并以张恨水经典作品传播为切入点,分析了其滞后的困境,总结了张恨水研究的五种范式,提出了张恨水研究新阶段新路径的可能性构想与现时代张恨水研究的使命。

下午,大会举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从“作家与作品”、“文本与传播”、“史料与出版”三个层面,对张恨水的小说、诗词、散文作了新的阐释和史学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对张恨水的作品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与阐释,确立了张恨水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在新时代,张恨水研究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张恨水作品的人文价值,为新时代文学发展服务。

朱万曙教授主持了大会总结。分组研讨评议人韩大强教授、方维保教授、沈琳教授、栾梅健教授分别汇报了本组研讨情况,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谢家顺作大会学术总结。

会议期间,张恨水研究会第四届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宗林主持召开了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第五届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推举了学会学术顾问、文化顾问以及名誉理事。朱万曙当选为第五届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会长,谢家顺当选为常务副会长,方维保、沈琳、陈宗俊、王木青、储北平当选为副会长,朱显亮当选为秘书长。

17日,与会专家学者还专程参观考察了张恨水纪念馆、张恨水故居,以及程长庚故居、薛家岗文化遗址、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领略了底蕴深厚的古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