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LCX0012/2021-14757
发文机关: 黎川县教体局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1-11-17
关于政协抚州市四届六次会议第107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抚州市工作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大投入增加总量切实化解大班额现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化解“大班额”及优化学校网点布局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县化解“大班额”工作与省市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还不够科学。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制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的通知》《抚州市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抓好2021年全省第一次大班额问题明察暗访、全市秋季开学工作督查复查反馈情况,有效化解我县中小学“大班额”,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点布局,2021年2月20,黎川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黎川县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及 优化学校网点布局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扩大学校资源总量、规范招生行为、强化学籍管理等措施,逐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点布局。
一、通过启用新建教室,整合和改建学校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室,全面消除超大班额,2021年春季开学后,城区中小学已经不存在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
二、推进项目建设,增加学位供给。一是加快推进新城实验学校项目建设,确保 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可新增学位4500个,其中小学2700个,初中1800个,新城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为小学60个教学班,初中36个教学班。2021年秋季,小学起始年级开设10个班,其它每个年级开设4个班,共30个班;初中起始年级开设14个班,其它每个年级开设4个班,共22个班。可有效化解新城区新区小学及第一中学现有大班额。二是启用黎川县第二中学新建教室,全面化解该校初、高中大班额。三是推进黎川县第一小学整体搬迁项目建设,目前已落实征地,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200个。
三、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增加师资配备 。一是实施银龄计划,返聘退休教师;二是面向社会招聘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合同制教师;三是提高在岗教师工作量核定标准,鼓励党员教师、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主动增加课时量;四是结合各校教师结构实际情况,适度交流、选拔乡镇教师到县城学校任教,同时对借调外系统教师实施回流计划。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重点向新城实验学校倾斜,2021年5月9日,通过公推公选方式,选拔了新城实验学校副校级及中层干部,7月3日,选调出中学教师45名,小学教师55名到新城实验学校任教。2021年补充教师:省招教师54人,三支一扶8人,定向分配53人。
四、加大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落实职称岗位向农村倾斜政策,引导城镇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支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增加乡镇教师待遇,按时发放边远山区津贴和乡镇教师津贴,实施乡镇首席教师计划,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通过交流轮岗引导优质师资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激活教师内在活力,全面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引导学生“回流”。
五、控制招生计划,严格学籍管理。根据城区中小学生源分布和学校办学容量确定每所学校的招生数额,科学制定并下达招生计划数,任何学校不得突破招生计划数。一年级新生严格控制入学年龄,未满6周岁儿童一律不得提前招生,确保起始年级班额达到国家标准。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行为。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严把转学入口关,控制学生入学后的转校行为,严格规范转学的条件和程序,禁止随意转学插班,对已经达到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校和班级,一律不得接收转学学生,防止人为造成“大班额”现象。
以上回复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希望贵单位能一如既往地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附: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黎川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