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索 引 号:LCX0025/2024-32602

    发文机关: 潭溪乡

  •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4-07-16

潭溪乡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 2024- 07- 16 15: 14 浏览次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乡加压奋进、追赶跨越的重要之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潭溪乡紧紧围绕乡镇发展大局,积极履行职责,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了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产业,增特色,培育经济发展动力源。坚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立足“惠农强农”目标,加强农业产业发展,持续稳固发展水稻、烤烟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以潭溪乡新庄万亩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育秧中心为平台,持续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种植。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各项任务。全力推进“1211”产业发展模式,利用村小学、幼儿园等场所引进优质农业企业,发展状元糖、芋丝结、江西米粉等产业。全力推进梦里田园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引入教育、研学资源,创建红色研学经典线路,上半年共接待4万余人次。

(二)抓建设,守底线,做实乡村振兴好文章。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实抓细监测预警、排查走访、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各项措施,多措并举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全力补齐乡村短板弱项,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乡村面貌再上新台阶。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进一步推进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优秀家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做好“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文明新风。

(三)抓民生,办实事,唱响幸福民生主旋律。继续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征缴力度。严格落实民生保障政策,确保特困供养、低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资金及时发放。持续完善农村养老体系,以“孝老堂”“一老一小幸福院”为平台,持续优化农村养老服务。全力做好潭溪乡境内县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经四路、东外环等项目早建成、早使用,加快推进潭溪乡熊圩至三都(熊圩至潭溪桥头段)双车道拓宽改造工程落实落地,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四)抓安全,保稳定,筑牢除险保安稳定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开展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切实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农村自建房安全、农业农村领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镇内安全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都村“乡贤说事堂”为基础,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创新实施“三心三谈三访”解纷工作法,全力抓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持续做好信访积案化解、源头治理和初信初访办理,该工作法上半年荣获“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先进典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诈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上半年,劝返1名滞留境外高危人员,上报自主摸排疑似人员线索5条。

二、综合考核排名情况

根据全县2023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我乡被评为2023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治理压力大。农民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冲突越发频繁,土地流转、山林确权、资源开发等事项,乡村治理涉及面越来越广,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发。近三年我乡仅处理山林纠纷就达30余起。但传统的治理模式约束力不足,特别是当前很多村规民约,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由乡村两级牵头制定,如整治高价彩礼,未形成普遍社会风尚,又没有法律约束,加上农村地区单身汉过多,基本就是女方市场,推行压力很大。

二是部分工作任务设置不合理。上级下达的部分工作任务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与基层实际脱节,如医保征缴任务时间短,任务重,很多村民不愿缴纳,只能反复上门催缴;还有早稻种植任务6180亩,但早稻种植收益较低,村民不愿意种植,为完成任务只能由村干部认领任务。

三是干部“躺平”心态严重。乡镇干部因为上升渠道有限,担当作为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乡镇事业干部,我乡有27个事业干部,只有两个副科职数,也很难走上专业技术岗位,上升渠道过于狭窄,很多人选择“躺平”。同时,村队伍结构不够优化,我乡村干部平均年龄4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16.2%,村干部整体综合素质与组织要求群众期盼有差距,加上村干部工资偏低(村书记平均工资3516,村两委干部平均工资2486元),政治前景不够(近10年来,我乡仅1名优秀村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编),导致部分村干部忙于自身事业,对参与村级治理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半年,潭溪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鼓足干劲、全力拼搏,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高质量建设“四区四宜”新黎川贡献潭溪力量。

(一)聚焦提档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积极树立“全员抓经济、全民抓招商、全力抓项目”的工作导向,持之以恒抓招商、主动靠前做服务,牢牢抓住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机遇,精准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潭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提升“土特产”竞争力,立足“土”“特”资源,提振烤烟、蔬菜种植、食用菌、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以新庄村乡村振兴产业园为基础,积极推行“121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老村委会、老校舍、老厂房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持续招引农业相关企业进驻我乡,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推进乡村文旅发展,主动融入我县旅游核心板块,发挥山水自然风光、红色战斗遗址、农家特色小吃等差异化优势,大力培育乡村旅游独特品牌,发展农耕体验、观光采摘、摄影写生、康养休闲等业态,依托互动研学、红色旅游等形式,积极引导民宿、农家乐集群发展、提档升级,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二)聚焦提质增效,增强产业“驱动力”

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招引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家、技术人才、农业专家到农村来发展产业。以乡村振兴大课堂为平台,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等开展培训,重点培养种养殖大户、能工巧匠、返乡创业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员等人群,打造一支农业产业化发展生力军。试点推行“众筹”模式,将农民手中的闲置耕地、闲置场所等聚拢到村集体,由村集体进行统一流转承包等,并动员当地企业、群众参与,不断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单一、缺少发展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持续发展壮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育秧中心等农业专业化服务,建立通畅的外地劳动力引入渠道和完善的农业生产全程化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聚焦提质扩容,增强城乡“吸引力”

坚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加大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努力实现村庄面貌特色化、自然环境生态化、功能设施城镇化、村级管理民主化的美好愿景,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民动手,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对重点区域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要求各村继续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不断加大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工作力度。切实落实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民主监督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聚焦提标补短,增强民生“软实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建立“一个问题、一名班子、一个小组、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用真招实招解影响全乡高质量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征地遗留问题。持续推进社会兜底保障,加强城乡低保的动态管理,通过强化收入核算,确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救助及时、标准科学、管理规范的临时救助格局。积极做好留守、困境儿童工作,完善定期探访留守、困境儿童制度。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推行厚养薄葬,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将“孝老堂”“一老一小幸福院”的成功经验不断向其他村进行推广,不断完善居家养老配套服务措施。


来源: 潭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