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臭水河 今朝泛清波
漫步在社苹乡社苹村杨家湾社苹河畔,清风拂面。河道中清水潺潺,坡岸齐整,两岸碧草连天,仿若毛茸茸的绿色地毯。一条红色地砖铺就的人行道延伸向远方,供群众休憩的亭子点缀其间。社苹河岸如画卷,行人皆在画中行,绿增颜值,水添灵气。居民依水而居,尽享美景。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处黑臭水体。“社苹河是黎川县母亲河——黎滩河的一条支流,全长约8公里,流经社苹村约有2公里,河两岸居住着200余户1000余人。”社苹村党支部书记邱春光介绍,由于淤泥沉积,河道堵塞变窄和附近居民散养鸡鸭等原因,这里形成了一条臭水沟,水质浑浊、恶臭弥漫,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现在这里已经焕然一新了!”邱春光说,如今这条河流不仅水质优良,河岸边上还修建了石凳、桌子,种植了树木,让村民从脏乱差的“受害者”变成了优美环境的“受益者”。
除了难闻的臭味,更令村民难以心安的是,杨家湾村庄地势低洼,每年雨季社苹河河水暴涨,因河道堵塞,泄洪速度慢,两岸农田经常被淹,洪水容易漫进沿河村民家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2010年,社苹乡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在杨家湾设置简易气象站,建设山洪灾害预警广播站点,提高了水雨情监测预报能力,2019年安装了特征水位展示牌。
“我们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进行了改造,切实抓好河长制巡河行动,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合理利用,有效降低排污数量,做到达标排放。”社苹乡分管水利的党委委员、副乡长危由亮说,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既要集中力量整治好,更要立足长远维护好。为保证良好水质,每个项目都安排专人巡查监督,每周进行清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2016年,社苹乡启动生态流域建设项目生态护岸工程,采用浆砌块石护岸总长200多米;2020年9月开工建设黎滩河系统整治工程(社苹河);2023年社苹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村庄范围内生态护坡336m、新建生态围墙126m³、生态人行道铺装2125m³、生态绿化种植138棵等。社苹村杨家湾自然村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不低于社苹河流域的防洪标准,村内防洪排涝有保障。
“以前大家的生活污水都往这里排放,使得整个水潭都是墨绿色,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周边杂草丛生,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现在不同了,这里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散步、聊天的好去处。”家住社苹乡社苹村杨家湾的村民王应平高兴地说,环境改善后,附近的村民都好评如潮。
“持续开展治理后,周边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我们借势宣传环保,大家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逐渐转变观念,再到现在的积极参与,这一转变过程令人欣喜。”社苹乡副乡长肖驰说道,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