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决策公开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索 引 号:LCXZF053/2025-33148

    发文机关: 黎川县自然资源局

  •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5-04-18

黎川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5- 04- 18 16: 04 浏览次数:

一、方案背景与总体目标

黎川县地处赣东山区,地形复杂、降雨集中,地质灾害易发频发。2024年全县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489处,威胁3689名居民及超1.7亿元财产,但全年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2025年方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理念,围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要求,旨在通过科学防治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二、核心内容解析

(一)责任体系与组织保障

分级负责制:实行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片包干,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

部门协同机制:自然资源局牵头统筹,应急、水利、交通等17个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职责边界(如应急管理局负责预案编制与救援协调,教育局指导学校隐患排查)。

(一)灾害风险区划与重点防范区域

易发区划分:北部、东部山区(厚村乡、洵口镇等)因花岗岩风化层厚、坡度陡峭,列为重点防范区;东南部低丘陵区(宏村镇、中田乡等)因切坡建房普遍,列为较易发区。

动态调整机制:结合2025年气象预测(汛期雨量偏少但局地集中),划分4个重点防护区和17处高危隐患点,突出台风季和强降雨时段的实时预警。

(二)防治措施与技术支撑

“汛前-汛中-汛后”全周期管理:

汛前:进行隐患点排查与治理,落实群测群防员培训。

汛中: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重点区域加密巡检至每月2-3次,利用监测设备提升预警精度。

汛后:开展灾情复盘与工程验收,确保治理设施长效运维。

科技赋能:建立雨情、水情、灾情共享平台,推广精细化预警模型,实现“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

(三)应急响应与避险机制

三级响应体系:根据险情级别启动差异化措施,如异变级险情需组织专家论证并疏散高风险区人员。

多部门联动:明确灾害发生时卫健部门负责伤员救治、交通部门保障救援通道、民政部门安置受灾群众等分工,确保响应效率。

(四)社会参与与长效治理

群测群防网络:通过“明白卡”发放、应急避险演练,提升基层防灾能力,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严控山区切坡建房审批。

三、政策创新与实施保障

(一)资金与政策支持

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防治资金,并鼓励社会捐赠、企业投资;落实“谁诱发、谁治理”原则,强化责任追溯。

(二)考核与监督机制

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乡镇绩效考核,定期督查隐患整改情况;对违规工程活动(如未备案评估的高风险建设)实施处罚。

(三)公众教育与宣传

通过融媒体中心、村级宣传栏普及防灾知识,重点针对农村居民、学校师生开展避险技能培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政策文件:黎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川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来源: 地质矿产管理生态修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