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LCX0043/2025-35251
发文机关: 黎川县农业农村局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5-09-15
黎川县2026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储备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谋划2026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储备的要求,为推动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技术支撑、绿色发展”为原则,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储备方案。该方案为储备项目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待上级下达资金方案后依程序制定。
一、项目基本情况
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中偏东部,抚州市东南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东临福建省的光泽县、邵武市,南靠福建省的泰宁县、建宁县,西与本省南丰县接壤,北与南城县、资溪县毗邻。黎川县总面积1709平方公里,总人口25.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32.23万亩,是一个以粮为主,多种经营的农业县,农业主导产业为水稻、水产、烤烟、、蔬菜、畜牧、果业、经作。秸秆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水稻、油菜、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草谷比和秸秆可收集系数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制定的《关于更新农作物草谷比和秸秆可收集系数的函》。
近年来,黎川县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的原则,加快技术进步,完善产业体系,加强政策支持,推进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1.项目储备总体目标
以绿色生态循环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农用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向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构建和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产业格局发展升级。
2.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多元利用
根据黎川县秸秆资源的数量、种类和综合利用现状,结合全县种植业、养殖业特点,推进秸秆还田、饲料化加工、有机肥化等多元化利用,实现秸秆就近消纳和农民就地就业。
(2)培育主体,完善收储
鼓励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产业经营,构建服务体系,加快先进技术应用,推进秸秆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提高技术、设备、工艺和质量水平。
(3)技术创新,示范带动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总结适宜黎川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4)政策引导,长效机制
通过构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工作体系,完善秸秆绩效考核目标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三、建设内容
1.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项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运行模式,以秸秆资源化利用主体为中心,遵循就近就地原则,建设黎川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整县推进时,着重解决秸秆收、储、运以及用的问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设备利用率以及工艺水平,加强科技集成创新与成果转换,实现降本增效,全面提升黎川县秸秆综合利用的水平及效益。
根据黎川县独特的地理条件、农业现状及前期建设情况,拟新建乡级标准化收储中心1个。
主要建设内容如表1。
表1 黎川县2026年秸秆收储运中心储备主体
实施主体 | 乡镇 | 建设内容 |
2.秸秆五化利用
项目拟在黎川县范围内扶持可从事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这五种利用方式的企业/合作社1家,结合黎川县地形地貌以及农业种植结构,探索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技术流程。具体建设主体、建设地点及建设规模见表2
表2 黎川县2026年秸秆“五化”利用储备主体
实施主体 | 乡镇 | 利用类型 | 利用量(吨) |
3.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示范
项目拟在黎川县范围内扶持水稻秸秆直接还田企业/农业合作社3家,结合黎川县地形以及农业种植结构,探索秸秆直接还田利用技术流程。
表3 黎川县2026年秸秆直接还田储备主体
实施主体 | 乡镇 | 还田面积(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