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喜庆二十大·非凡十年】 以生态之笔,著治山理水新文章——从黎滩河之变看这十年黎川生态

发布日期: 2022-10-20 16:27 浏览次数:

以生态之笔,著治山理水新文章——从黎滩河之变看这十年黎川生态

“万道飞泉一道流,千回石濑百回洲。洋洋不改山中色,处处澄鲜任去留。”这是明代黎川进士诗人王材在《黎川十二景》中作有诗歌一首《黎水清纡》,对黎滩河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治理和呵护好身边的每一汪清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黎川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精神,发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探路前行。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黎滩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黎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党的十八大以来,黎川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做好治水文章,有效提升了全县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画卷已跃然呈现。

综合治理  呵护一江碧水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黎川县持续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完成惠民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标准化建设,水质自动监测设备与省厅联网。对19个农村饮用水源地建立和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源一档”档案,完成水源地保护区标识划分,不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饮用水安全。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完成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东南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陶瓷园区企业污水全部纳管处理,黎川出境断面水质,地表水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有效保护黎滩河一河清水。

安澜水清  带来百业兴旺

黎滩河作为黎川人民的母亲河,以其独特的秀美风韵成为武夷山脚下一道美丽的风景,滋养了这块土地,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黎川人民。但是,过去县城河岸边生活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沿岸民居乱搭乱建,杂乱无章,甚至连防洪堤都没有修建。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洪水漫上河岸,严重威胁古城老街百姓的生命安全。黎滩河的综合整治成为黎川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该县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黎川县结合古城老街的改造,筹集资金3亿多元对黎滩河进行了重点综合整治,在其下游修建了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在一河两岸兴修了防洪堤,拆除了沿岸危旧房,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沿岸栽种了数万棵景观树,修建了观景台、游步道、亲水平台、城市雕塑和市民休闲广场等人文景观。如今,黎滩河不仅成为县城一道美丽的风景,而且还成为了黎川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绿水生金 绘就生态画卷

黎滩河经过生态治理后不仅从水患变水利,也从水利变“地利”,更从地利变成“生金宝地”。黎滩河畔的古城景区依托黎滩河生态治理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变,投入巨资打造后的古城古朴雅致,集聚了钉秤、木作、钟表行等10家非遗手工类业态,古床文化博物馆、张恨水旧居等12家展馆类文旅业态,以及融合黎川特色产业陶瓷和油画要素的文化类业态80余家。如今已经发展成集“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于一体的夜色经济、河游经济、文化经济,已成为江西省夜间经济新地标。2021年,黎川古城景区接待游客410.6万人次,其中文化类场所夜间人流量平均数为289万人次,占总接待游客量的70%;今年上半年,古城景区接待游客230余万人次,景区综合收入超2.3亿元。


如今的古城因水而生动,因桥而灵动。夜晚的黎难河一河两岸灯光辉映,美轮美奂,依依垂柳伴随着河中摇曳的乌篷船,咿呀咿呀的流水讲诉着古城不老的传说,行走在黎滩河畔仿佛穿行在凤凰古城,又恍若穿入在歌声荡漾的秦淮河畔。行走在古城老街,仿佛是从千年的历史画卷中走来,古城一夜,梦回千年,进入古城,不想走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黎滩河治理带动古城的发展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结出的金果。如今的黎滩河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当年朱熹笔下的“一城山色,绿水浮楼”的秀美江南美景又出现在世人面前,她绽放出的秀美生态正蕴育着古城宜业、宜游、宜居、宜乐的经济生态。



来源:抚州市黎川生态环境局